法周融媒

【芙蓉律师说法】借鉴与抄袭如何区分?(一)

来源:法制周刊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3-09-05 16:52:56
摘要:日常生活中,休闲放松时,大家都免不了打开微博吃吃瓜,相信大家多少都会刷到类似于#我的人间烟火原著涉嫌抄袭#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,楼下网友们的评论也是对属于借鉴还是抄袭各执一词,近年还衍生了一些新词,例如“借梗”“融梗”等。让人不免细细思量到底如何区分借鉴与抄袭?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重视不断增强,群众们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也逐步提高,各行各业的人民也积极的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,...

日常生活中,休闲放松时,大家都免不了打开微博吃吃瓜,相信大家多少都会刷到类似于#我的人间烟火原著涉嫌抄袭#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题,楼下网友们的评论也是对属于借鉴还是抄袭各执一词,近年还衍生了一些新词,例如“借梗”“融梗”等。让人不免细细思量到底如何区分借鉴与抄袭?
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重视不断增强,群众们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也逐步提高,各行各业的人民也积极的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智力成果,关于各类知识产权的纠纷的争议焦点往往落在“借鉴”“抄袭”这两个字眼上。事实上远不止中国对于借鉴抄袭的区分众说纷纭,国外也存在此类问题:
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样一个案例——布朗丹《达芬奇密码》被诉抄袭案,大家可以一起来思考以下布朗丹是否构成抄袭?

《圣血与圣杯》的作者迈克尔·贝金特和理查德·利,指责《达芬奇密码》剽窃他们在1982年出版的作品主题构思。这两本书的内容,均围绕着耶稣曾经结婚生子并留有血脉的假设。

布朗到法院作证时说,他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39本著作和300多份相关资料,其中确实包括《圣血与圣杯》。不过布朗声称,他是在整部书接近完成时才阅读了《圣血与圣杯》。布朗也辩驳说,有关“耶稣血脉论”的资料已经存在很久,早有其他学者或书籍提到过类似说法。由于这个理论过于广泛,因此并不受版权保障。

而控方则提出《达芬奇密码》中的多个疑点,质疑此书的原创性。控方提出的例子包括,书中的历史学家蒂宾(LeighTeabing)的名字,其实是由贝金特和理查德·利的名字拼合而成。而这个拄着拐杖的大反派角色影射的正是《圣血与圣杯》的第三名作者、跛脚的林肯(HenryLincoln)。此外,控方也对书中一些文字的运用提出质疑。布朗居住在美国,不过他在书中用的救世主一字的英文拼法,却是英式的saviour,而不是美式的savior。这显示布朗是直接从《圣血与圣杯》一书中抄袭过来的。

其中,控方提出的一个重要证据,他们找到一份《圣血与圣杯》的影印资料,上头划有布朗的妻子布莱思留下的大量记号,而布莱思据说是为布朗进行大部分资料搜集的幕后研究专家。控方指责布朗不肯让布莱思出庭作证,为这点做出解释。不过,布朗以体贴妻子为由,不愿让妻子卷入官司。(作者:湖南芙蓉律师事务所长沙1号团队)


责任编辑:刘玺东